学院新闻

俄语系举行庆祝龚人放教授从教六十周年暨“五四”科学讨论会

   2010年5月4日上午,由俄罗斯语言文学系主办的“庆祝龚人放教授从教六十周年暨‘五四’科学讨论会”在民主楼召开。会议隆重庆祝了龚人放先生九十五华诞,左少兴、赵欣、顾稚英、杜凤珍、乔振绪、何端孙六位教师八十华诞。外院及一些兄弟院校俄语系的领导、俄语系离退休老教师,往届校友、在职教师及学生出席了本次活动。

  上午九时,庆祝会开始。俄语系王辛夷教授担任会议主持。天博官方网站,天博tianbo(中国)院长程朝翔、院党委书记宁琦、苏州大学天博官方网站,天博tianbo(中国)副院长兼俄语系系主任赵爱国、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系主任査晓燕等分别致辞和宣读贺信。北京大学人事部赠送了花篮,黑龙江大学李锡胤教授、浙江大学许高渝教授、北京第二天博官方网站,天博tianbo(中国)俄语系发来了贺信并赠送了花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俄语系前系主任吴军也前来祝贺。

  会上最令人难忘的是龚人放先生及左少兴、赵欣、顾稚英、杜凤珍、乔振绪几位老教师发表的生日感言。95岁的龚人放先生依然精神矍铄,声音清朗,言谈举止间的学者风范让人感佩万分。先生发言简短而意蕴深厚,其人生态度正如自传《乐观人生》中所概括的那样:“跋涉千重山,回眸一瞬间。世事多变幻,人生更斑斓。”几位 “八零后”老师的发言同样精彩。左少兴老师于去年为系里的硕士生、博士生开出新课 “古代罗斯语言文学”,表现出“八十胜年少,重出为业兴”的壮志;赵欣老师表达了“为党和人民做的太少”,“得到的礼遇过于隆重”的谦逊态度;顾稚英老师用英文演唱了《可爱的家》;杜凤珍老师对老照片做了生动的讲解;乔振绪老师展示了七十寿辰时系里赠送的红腰带……这一切都让在座的师生们感动不已。其间,徐稚芳教授、李济生教授还作了即兴的普希金诗朗诵和自创歌曲演唱,给全场带来了惊喜。往届系友代表朱汉生(55级)、厉为玓(60级)、王仲宣(61级)、张冰(82级)也发表了感言。

 

\

  发言过后,俄语系系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谷向阳向每位过寿老师赠送了签名联,表达了对七位老师衷心的祝福和感谢。07、08级的本科生还用中文、英文和俄文为老寿星们演唱了歌曲《美人吟》、搞笑版的《说句心里话》、《共青团员之歌》、《冬之梦》等,博得了热烈的掌声。活动接近尾声时,院系领导、学生代表及系友代表为过寿老师戴上生日花环,敬献蛋糕,点燃蜡烛,全场共唱生日歌。之后师生们亲切交谈,合影留念,庆祝会在一片欢愉温馨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下午两点,“五四”科学讨论会在民主楼208会议室召开。会上,俄语系的教师们和来自校外的学者就俄罗斯语言、文学研究领域及俄语教学方面的诸多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今年恰逢托尔斯泰逝世100周年,契诃夫诞辰150周年,因此,托尔斯泰和契诃夫的作品及思想研究成为本次讨论会的重要主题。退休教师彭克巽先生作了题为《漫谈契诃夫的小说艺术》的精彩发言,他从文艺潮流的角度对契诃夫作品进行诠释,指出其现实主义中的人本自然主义因素以及象征主义、印象主义倾向。退休教师、托尔斯泰作品的译者和研究者乔振绪先生就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宁娜》、《复活》三部作品发表了看法,将它们称为“19世纪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认为这三部作品应当结合起来看待。同时,乔先生指出了目前托尔斯泰研究中未受到足够重视的问题,例如《复活》中对工人阶级、政治犯的描写等。在职教师赵桂莲通过对比1866年和1873年版的《战争与和平》,讨论了托尔斯泰对生命意义的艰难求索,对人民生活、对民族命运态度的变化,分析托尔斯泰作为思想家的转变和成熟过程。博士研究生吴允兵则介绍了“五四”时期托尔斯泰作品在中国的译介情况,并探讨了影响译介的文化、政治、社会因素,同时分析了这个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笔下的托尔斯泰形象。

  俄语系从事语言学研究的教师们亦就各自领域进行了探讨。黄颖老师介绍了俄语动词体学的最新成果,李玮老师则就俄语语言学的一个新兴分支——传媒语言学作了简短介绍,探讨了其形成原因和学科基本建构。

  本次讨论会上,专家学者们对传统与创新问题给予了特别关注。古俄语研究专家左少兴教授指出,应当在保持学术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开拓视野,继续发展,不断发现新的研究空间。同时,左老师特别强调学术批评的重要性。徐稚芳教授则以普希金作品为例,指出在文化多元的新形势下文学多样解读的可能性,强调启发学生对俄罗斯文学进行新的思考。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俄罗斯室的张晓强在肯定北大俄语系在经典作家研究上取得的成就后指出,北大对俄罗斯当代流行文学、大众文学关注的缺失。对此,赵桂莲、查晓燕认为,一方面,俄罗斯经典作家及其作品不会因为时代变化而失去其研究价值,必须牢牢抓住自己的研究强项并将其发挥到极致。如何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培育新的学术生长点,作出新的调整与补充确是北大俄语系面临的一项任务。另一方面,文学研究的深入与全面需要时间上的距离感。当当下的文学现象成为“昨天”的时候,或许我们的理解与把握才能到位。

  下午五点,本届“五四”科学讨论会结束。此次研讨虽然时间短,许多问题未能充分展开,但它为不同研究分支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和切磋的平台,为不同研究方向的研究生更全面地了解俄语语言和文学的研究现状与前沿信息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         


(许婷婷 叶芳芳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