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外国语言与国际传播”项目之大提琴家宋昭AIYS分享会

  2023年10月15日傍晚,大提琴家宋昭老师应“外国语言与国际传播”项目邀请,来到燕园,在民主楼三层阁楼的师生空间为该项目的老师与同学带来一场题为“相对策画——在流量岔路书写人生”的分享会。宋昭老师开场先解释了采用“画”来替代“策划”中的“划”的原因与心意,随后在分享中将自己在音乐艺术、视觉设计、舞台策划、国际文化交流与文化传播等领域的经历与心得,以极富启发性的方式诚挚分享给在座的老师与同学们,其间还用大提琴“语言”演示了“表达”与“交流”。

 

宋昭AIYS分享会现场

 

  宋昭老师在分享中着重强调了文化传播中的三个问题:首先被抛出的是“文化内容形式与传播目的之间的契合度”问题,并以今年参与的“茶和天下系列雅集·讲好中国的故事”出访比利时布鲁塞尔文化交流活动为例,向在场同学形象生动地剖析了在文化交流中内容方式与交流对象之间的“文化距离”问题;接下来引出了“传播是双向的”的观点,即在传播后产生的作用与收到的反馈,会进一步影响传播的内容方式等交互性问题;最后,宋昭老师强调了审美或文化价值在传播中的核心性,并阐述了审美或文化价值在传播中对内容、形式、效果等的决定性作用。

 

学生感想

“今天的讲座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首先宋老师分享的在制作《茶和天下》过程中的感悟让我对国际传播有了更客观理性的认识,同时也调动了我对这项使命的感性思考和热情。宋老师说传播是在一定范围内把故事讲给别人听并且对方能准确地接收到我想传达的内容,这本身并非易事,尤其是面向语言文化不同的听众。如何平衡对象国的聆听诉求和我们的传播需要是国际传播需要面临的现实考验,而如何让听者理解我们的故事对外语学习者来说则是任重而道远。我想,从听众兴趣点切入,糅合合理贴切的外语表达,是拓宽如今国际传播范围的一种巧妙渠道。我忽然意识到自己正在做一件庄严的事,学习一门语言,了解一国文化,增添一个新的角度看待世界,并有机会让世界上别的国家的人获得一个来自中国的视角。语言让我的世界变得广大而宽厚。其”——韩翰琳(22级俄语专业)

“音乐和外语具有共通性,宋老师用大提琴声作为媒介,向听众们传递感情,就像我们用外语向母语者表达我们的思想一样。虽然我对乐理一窍不通,但依然能随着琴声流淌而感情起伏。我想,其中既有超越国界、文化的,能够引起普遍共鸣的地方,也有因民族风格显著而无法传达的地方。对于承担着交流责任的外语人来说,如何淡化/缓解民族、社会、国界的隔阂,从而实现双向交流,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宋老师提及‘说自己的名字要大声’的话,让我想到,我们在代表自己民族进行对外传播交流的时候,具有民族自信是最为重要的前提。我希望能从做好每一天的事开始,学习更多方面的内容,着手更多实践性的内容,坚持做下去,慢慢建立起我自己的审美体系。”——梁涵瑀(22级朝韩语系)

“‘传播是双向的。’宋老师在交流伊始讲的这句话,我想,便是这次交流的核心。无论是音乐的流露,还是语言的表达,当我们真正想要传播其内核时,不仅要输出,更要关注反馈。在传播的过程中,实际上每个主体都是输出者与接受者,在一来一往的输出与接受当中,传播自然发生。”——吴雨欣(22级德语专业)

“宋昭AIYS老师用大提琴与我们讲述人生路上的道理,在音乐中我解开了很多成长的困惑,特别是那段关于待遇和代价的关系,我们总在疯狂追求高薪资的生活,却往往忽略其中付出的代价,宋老师的讲述让我重新思考了当下的选择,更加重视自己内心的声音。”——张帆(20级阿拉伯语专业)

“10月15日晚在民主楼阁楼这场分享会里,我学到了很多。虽然宋老师说自己不善用语言表达,但是他的语言和音乐一样让人沉浸其中,不知不觉、毫不费力地让思绪跟随,好像心灵瑜伽。活动虽然轻松,但传达的信息却是非常坚定的,就像宋老师所说的,在做事的时候不能依靠感受,却无时无刻不需要感受和审美来为行为划定一条界限。无法解答这些问题,正是我自己生活中无名痛苦的原因,在见到宋老师以后我的问题得到了解答,因此感觉很受鼓舞。”——岑偲仪(20级乌尔都语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