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事外教
第十九届中国认知语言学国际论坛(CIFCL)第十讲在北大举办
2019-11-26
2019年11月8日,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办、北京大学等高校协办的第十九届中国认知语言学国际论坛(CIFCL)第十讲,暨天博官方网站,天博tianbo(中国)语言学沙龙第578期,在天博官方网站,天博tianbo(中国)新楼501举行。本次论坛邀请到了瑞士纳沙泰尔大学的Martin Hilpert教授和西班牙拉里奥哈大学的Francisco José Ruiz de Mendoza Ibáñez教授,讲座的题目分别为“结构变化和分布语义”(Constructional Change and Distributional Semantics)、“夸张意义建模”(Modeling Hyperbolic Meaning)。
Hilpert教授是纳沙泰尔大学英语语言学系教授,莱斯大学博士,伯克利国际计算机科学研究所(ICSI)和弗莱堡高等研究所(FRIAS)博士后,在认知语言学、语言变化、构式语法以及语料库语言学等研究领域成果丰硕。 出版有书籍《日耳曼的未来结构》(2008年,约翰•本杰明出版公司),《英语结构变化》(2013年,剑桥大学出版社)和《构式语法及其在英语中的应用》(2014年,爱丁堡大学出版社)。 Hipert教授还是《语言功能》期刊主编和《认知语言学》期刊副主编。
Hipert教授讲座的题目是“结构变化和分布语义”,通过两个案例分析,介绍了比较构式语义分布的新方法。第一个案例是针对many a NOUN这一构式的研究,在COHA历时语料库中对该构式进行搜索,并基于历时语料构建一个语义空间向量,通过R将这一构式的名词的语义类别的时序变化可视化,对其分布式语义进行分析与阐释。第二个研究同样基于COHA这一历时语料库,对英语动词get的用法进行分析,聚焦于get表许可用法的产生、语义分布及其语法化过程。最后,Hipert教授总结指出:比较构式的语义分布,不仅需要比较构式内部的区别,同时还需要比较这一构式的历时变化。
(Hipert教授讲解“结构变化和分布语义”)
Ruiz de Mendoza教授是拉里奥哈大学人文与教育学院的教授,从事认知语言学、构式语法、推理语用学和功能方法对语言的研究,发表了众多有关隐喻、转喻的文章,并与Ricardo Mairal教授共同开创了词汇构式理论(Lexical Constructional Model)。Ruiz de Mendoza教授主编或联合主编有以下书籍:《认知语言学:内部动力学和学科间的互动》(2005年,穆彤出版社),《认知语言学:当前的应用和未来观点》(2006年,穆彤出版社),《在认知语言学中定义转喻:迈向共识》(2011年,约翰•本杰明出版公司),《功能认知空间的理论与实践》(2014,约翰•本杰明出版公司),《语言与话语的功能视角:应用与影响》(2014,约翰•本杰明出版公司)。
本次讲座的题目为“夸张意义建模”。首先,Ruiz de Mendoza教授简要地介绍了非语用学和语用学角度对“夸张”的研究及其定义。然后,他从基于推理和基于构式的角度分别论证了“夸张”的意义。推理性“夸张”利用语言来构建一个(近乎)不可能的概念场景,就像隐喻一样,其结构和逻辑使得我们能够思考、推理某一真实情境。构式“夸张”源于对夸张用法高度敏感的语言手段的使用,如明喻、比较级、最高级、全称量词等。研究“夸张”不仅要从它的意义效果出发,还需要考虑其涉及的认知活动,以此理解其意义效果的来源。
(Ruiz de Mendoza教授讲解“夸张意义建模”)
在讲座的问答环节中,许多老师和同学们非常积极踊跃地发言提问,现场气氛十分热烈融洽,听众也在这样的互动中,深化了对理论和方法的认识.
(文:周洁,图:刘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