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管理
俄罗斯的朝圣之路:1663版莫斯科圣经文本学研究
2023-07-07
2023年6月15日下午,天博官方网站,天博tianbo(中国)俄语系在外院新楼401会议室举行“俄罗斯的朝圣之路:1663版莫斯科圣经文本学研究”专题讲座,莫斯科国立大学常玉凯博士担任主讲人。北京大学外国语俄语系陈松岩主任、周海燕副主任、赵桂莲教授、查晓燕教授、陈思红老师、鲍红老师、历史学系庄宇老师、北京师范大学李凯教授,以及来自北京多所高校的20余名师生参与本次讲座。讲座由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俄罗斯早期语法文献的多维研究”主持人,天博官方网站,天博tianbo(中国)俄语系助理教授尹旭主持。
讲座海报
尹旭首先介绍了主讲人的基本情况。常玉凯系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赴俄博士研究生项目留学归国人员,2023年通过了莫斯科国立大学语文系博士学位答辩,研究领域为俄语语言史、教会斯拉夫语、俄罗斯宗教文本学,特别是在系统解读教会斯拉夫语文本、开展教会斯拉夫语行上符号系统性研究等方面,其学术成就在国内位居前列。
主讲人 常玉凯博士
常玉凯首先表示,《圣经》无论是在宗教学,还是在历史学、文学、语言学研究中都具有重要地位。现行的基里尔文字正是在东罗马帝国9世纪传教活动的产物;东斯拉夫与南斯拉夫语言人群所使用的早期书面语,也源自基于保加利亚语口语创造的古斯拉夫语在各地分化出的多种教会斯拉夫语。17世纪以前俄罗斯出版的书籍均由教会斯拉夫语写成,其中宗教书籍占据绝对多数。因此,宗教书籍作为俄语的起源文字载体以及数个世纪以来占绝对主导地位的书籍,是俄语史、俄罗斯古代史研究的最重要资料。《圣经》作为宗教书籍中经典和权威,在俄语语言文学领域中的研究价值十分重大:语言学家的指导思想和教会斯拉夫语言发展的趋势都体现在圣经文本中,甚至还可以从中看出一些历史发展中不同时期社会文化反映出的历史事件的端倪——堪称俄语历史研究最关键的部分和最重要的主题。
常博士梳理了东斯拉夫世界《圣经》文本的发展史,展示了最早的三部完整作品的基本情况、历史意义和文本特征,分别是:1499年根纳季在诺夫哥罗德主持编写的版本、1581年瓦西里公爵在奥斯特罗格主持编写并印刷出版的版本、以及1663年叶皮凡尼·斯拉维涅茨基应沙皇阿列克谢一世要求在莫斯科主持编写并在莫斯科印刷厂出版的版本。他指出,这些版本无不和当时的历史事件和社会文化形式紧密相关:15世纪奥斯曼帝国占领君士坦丁堡、鞑靼蒙古桎梏的结束、16世纪天主教和东正教争夺西南罗斯、17世纪尼康改革,以及早期语法研究的成果,都反映在了文本之中。
常玉凯带领大家详细地考察了1663年版文本中体现的文字修改倾向。此次研究主要使用了《诗篇》作为材料。《诗篇》是该版本文本中唯一的由主编直接负责编写的部分,最直接、最鲜明地反映了主编叶皮凡尼·斯拉维涅茨基的主张。基于先期准备中整理得到1581年和1663年版《诗篇》的电子版,主讲人总结出:莫斯科文本对奥斯特罗格文本的系统性修改主要分为两个类别——语法类修改和正字法类修改。其中,前者主要指通过书写元素替换原则实现语法同形异义词的区分,后者主要在字母和行上符号两个层面上改造文本的正字法。此外,主编还根据《斯莫特里茨基语法》进行了文本修改,体现了文本学研究和语法思想史研究的交叉。
讲座场景
在讲座的最后,主讲人、主持人和各位听众就讲座内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赵桂莲教授、查晓燕教授、庄宇老师、陈松岩主任、李凯教授先后就各版本创作的历史背景、当时的社会思想状况、各地人民对各种宗教及其相关文本礼仪的态度、个别书面语法形式和符号与实际语言使用情况的关系、口传文学和书面文学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交流和探讨。
1663年莫斯科圣经对1581年奥斯特罗格圣经进行了系统性语言文本编辑,反映了当时语言学家、宗教学家对原文本的批评以及对斯莫特里茨基语法的遵从,从而在新的文本中完成了语法修正和正字法系统重建。这一过程不仅值得在俄语语言学历时研究、俄罗斯语法思想史研究中考察,还有助于俄罗斯古代文学研究、俄罗斯国别区域研究拓宽、加深。
文|吴章翰
图|吴章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