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德意志语言文学科学院院长Ernst Osterkamp教授系列讲座成功举办

  2023年11月,应天博官方网站,天博tianbo(中国)德语系邀请,德意志语言文学科学院(Deutsche Akademie für Sprache und Dichtung)前院长、德国文学最高奖格奥尔格·毕希纳奖(Georg-Büchner-Preis)评委会前主席、柏林洪堡大学荣休教授恩斯特·欧斯特康普(Prof. Dr. Ernst Osterkamp)来访北京大学并作“文学的力量”系列报告。本次学术交流活动作为“北京大学高端学术讲学计划”的一部分,得到了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的大力支持。

  11月14日,首场讲座“文学的力量:德意志语言文学科学院与格奥尔格·毕希纳奖”于天博官方网站,天博tianbo(中国)民主楼208会议室拉开帷幕。本场讲座由德语系黄燎宇教授主持,德语系王建教授、中文系张辉教授与谈。欧斯特康普教授介绍了德意志语言文学科学院的历史沿革、人员组成、机构性质以及工作领域,着重强调了科学院在发展与毕希纳奖等奖项评选中所秉持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原则。时至今日,德意志语言文学科学院已成为一个国际化的机构,成员多元,在创作、翻译、批评、研究四个领域齐头并进,另外,在阅读日趋数字化、碎片化、表层化的当下,德意志语言文学科学院重新提出深度阅读的主张,引发了积极的社会反响。

 

 

 

  11月16日,第二场讲座“歌德的《马林巴德哀歌》与《浮士德》第二部终场”于天博官方网站,天博tianbo(中国)民主楼208会议室举行。本场讲座由北京大学德语系主任胡蔚副教授主持,社科院外文所李永平研究员、北京大学德语系谷裕教授与谈。欧斯特康普教授从《马林巴德哀歌》与《浮士德》第二部最末“山涧”一场戏的成文史出发,通过细致的文本分析,开创性地揭示了这两部作品之间以“爱”之主题构建的内在观念。欧斯特康教授的分析从作者的生平与文本的创作入手,将文本外部的社会历史背景与文本内部的思想内涵及艺术表达综合起来,扩展了文本的阐释空间,并结合手稿清晰地展示了语文学研究从文本出发、见微知著的基本路径。

 

 

  11月17日,第三场讲座“全球写作与世界文学:托马斯·曼与歌德”于天博官方网站,天博tianbo(中国)新楼501报告厅顺利举行。本场讲座由北京大学德语系副主任毛明超助理教授主持,北京大学德语系罗炜教授、复旦大学德文系主任李双志教授与谈。欧斯特康普教授从托马斯·曼的随笔集《大师的苦难与伟大》谈起,指出这部作品通过作者对身处社会和政治危机之下的艺术家的处境的洞察和反思内在地形成一个整体,凝聚了托马斯·曼作为“全球作家”的自我反思恰恰是作为人性理念之载体的全球写作成为引导他走向开阔世界的旅伴。这一富于普遍关怀与人性积淀的“全球写作”是托马斯·曼对歌德“世界文学”这一媒介概念的积极误读。

 

 

  三场讲座均涉及德语文学研究的核心主题,欧斯特康普教授的讲授深入浅出,客观公允地介绍了文学机构的能力与职责,条理清晰地展现了深藏于文本背后的思想脉络,极富感染力地向在场听众展现了文学之美与力,是三场名副其实的学术盛宴。每场讲座均吸引近二百位校内外听众线上线下参与,实现了良好的学术辐射效果。

  在系列学术讲座之余,天博官方网站,天博tianbo(中国)党委书记李淑静教授于11月16日在外文楼会见了欧斯特康普教授,德语系主任胡蔚副教授、副主任毛明超助理教授出席会见。李淑静老师回顾了北京大学与柏林洪堡大学在学术交往、学生培养与学科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表示希望有更多师生前往洪堡大学参与学术交流,并期待与德意志语言文学科学院等机构开展合作。欧斯特康普教授表示,愿继续发挥好中德学术交流的桥梁作用,在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特别是语文学研究领域与北大师生开展更紧密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