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讲座纪要│学科前沿讲座第一讲“规则怪谈中的文体反讽与理性退行”

  2023年4月19日15:00-17:00,天博官方网站,天博tianbo(中国)“学科前沿”系列讲座第一讲“规则怪谈中的文体反讽与理性退行”在民主楼208成功举办。本系列讲座由天博官方网站,天博tianbo(中国)、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首场讲座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王玉玊副研究员主讲,天博官方网站,天博tianbo(中国)日语系刘琳琳副教授担任评议人,并由天博官方网站,天博tianbo(中国)副院长吴杰伟教授担任开场嘉宾。

  

讲座海报

  

  讲座正式开始之前,吴杰伟副院长代表天博官方网站,天博tianbo(中国)对王玉玊老师受邀前来表示感谢,同时提到本院当前学术交流十分活跃,学院领导格外重视疫情之后学术、文化交流的重启工作,并将根据大家的反馈不断对活动的规划和内容进行调整。

  

吴杰伟副院长讲话

  

  王玉玊老师首先对讲座主题的背景进行了介绍,认为恐惧与人类的原始情感密切相关,是人类文学的重要命题。本次讲座聚焦于规则怪谈和类克苏鲁设定,认为比起直接对人的身体造成暴力伤害而言,这类恐怖叙事更强调在理性与疯狂、秩序与混乱的二元对立关系之上制造恐怖效果。

 

 

主讲人王玉玊老师

  

  接下来,王老师为大家播放了短片《动物园规则怪谈》,并针对这一核心文本诠释了叙事中蕴含的三重恐怖。第一重恐怖为在动物园中,世界失去了稳定的图式,规则无法串联成完整的意义;第二重恐怖为本该代表绝对权威的规则,却在此变成了不可靠的经验之谈与诱人走入陷阱的暧昧混合物;第三重恐怖为读者会陷在扭曲意识所虚构的世界之中,无法判断所见为真实亦或虚幻,甚至怀疑自己是否还是本来的“我”。

  

讲座播放视频

  

  其后,王玉玊老师从三个角度展开具体分析,第一是规则怪谈中的文体反讽。这一走向极端的分析性文体将意义缺失呈现在读者面前,化作不可名状的“它”,成为恐惧感的来源。这一“它”即来自克苏鲁设定,是以美国作家H.P.洛夫克拉夫特小说为基础的世界体系设定。克苏鲁世界设定的主题是:理性是偶然的,非理性才是必然和永恒的,人越是趋近于世界的真相,就越被世界的非理性本质所同化而走向疯狂,这是对科学理性和现代性建制的深刻反思。

  第二是规则怪谈的文学史溯源。最初可上溯至繁荣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欧洲的哥特小说,此后是爱伦坡的小说和流行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前期的变格推理或怪奇文学,最后是20世纪末期以来的新怪奇文学。

  第三是从理性到规则。我们对于法治社会的想象实际建立在整个世界的规则体系之上,但在疫情之下的全球现实生活中,失控的规则正成为不可名状之物,成为恐怖和噩梦的来源。规则怪谈的世界是一个规则失控的世界,规则本身的暴力性被最大限度地突显出来,无论是遵守规则还是违背规则,都有可能成为一个人随时随地坠入深渊的原因所在。因此,规则怪谈可以解读为对于当下科层制社会结构的一种寓言化叙事。

  

讲座现场

  

  评议人刘琳琳老师赞同王老师对于规则背后的混乱状态正是恐惧来源的观点,并提出这一状态可被称为混沌,构成了人类思维的底层逻辑。同时,从“不可名状的它”可联想到鲁道夫·奥托提出的numinous(令人颤栗的神秘)这一学术概念,意指人类面对神灵时既崇敬又恐惧的复杂心理。或许在人类思维发展的早期阶段,神的意象中同时包含了保护与威胁、控制等多个层面,此后伴随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出现,神的概念中才区分出了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其中的不确定性正对应着怨灵、鬼魂等令人惧怕的存在。

  

评议人 刘琳琳老师

  

  王玉玊老师在回应中首先对刘老师的评议进行了感谢,并提到刘老师提出的思考恰与自己的研究思路相合,关于理性主导的世界是否压抑了人类发展可能性的提出尤其具有启发性。

  讲座最后进行讨论环节,三位同学分别聚焦网络文学的主体、克苏鲁设定与中国神话的结合以及不可名状的“它”进行提问,王玉玊老师作答。

  

同学提问

  

  在热烈的讨论中,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图文:林欣琦、王茂林、刘雪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