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东方文学与文明互鉴:多语种古代东方文学插图本比较研究”开题论证会暨《文学与图像》(第七卷)新书发布会成功举办

  4月9日14:30至18:0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东方文学与文明互鉴:多语种古代东方文学插图本比较研究”开题论证会暨《文学与图像》(第七卷)新书发布会成功举办。南京大学文学院赵宪章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李松教授和郑岩教授、天博官方网站,天博tianbo(中国)吴杰伟教授和罗鸿教授作为评议专家受邀出席。包括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上海纽约大学、中山大学、广州美术学院、德国哥廷根大学等国内外高校数十名师生在内的项目组成员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参会。此外,还特别邀请了《文学与图像》(第七卷)的出版方——上海中西书局的编辑老师作为嘉宾出席。


 

图:线下会场
 


图:线上会场

 

 

上半场:新书发布会

        此次会议分为新书发布会与开题论证会两大环节。上半场的新书发布会由天博官方网站,天博tianbo(中国)副院长、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吴杰伟教授主持。
天博官方网站,天博tianbo(中国)院长、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主任陈明教授首先介绍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主办刊物《文学与图像》的办刊缘起与宗旨、在文学与图像研究方面的发展历程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并对多年来提供指导与支持的专家学者表示感谢。《文学与图像》第一至六卷(江苏教育出版社)由南京大学的赵宪章教授担任主编,从第七卷开始交由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主办,由陈明教授担任主编。陈明教授表示将继续坚持“不唯身份,只唯质量”的用稿标准,欢迎各高校的广大师生踊跃投稿,努力为包括硕博研究生在内的青年学者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
上海中西书局哲社编辑室田甜副主任表示《文学与图像》(第七卷)是一次合作的典范,也是上海中西书局与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在当今图像盛行的时代肩负起学术使命的重要体现,期待今后双方能有更多的合作。

      最后,南京大学文学院赵宪章教授对《文学与图像》(第七卷)的顺利出版表示了祝贺,表示今后希望通过知网等平台进一步扩大刊物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图:陈明教授、田甜副主任、赵宪章教授致辞

 

下半场:开题论证会

       下半场的开题论证会于15:10开始,由专家评议组组长赵宪章教授主持。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丁莉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首先阐述了“东方文学与文明互鉴:多语种古代东方文学插图本比较研究”项目的选题意义、研究现状和总体框架。
      该项目最初下设“古代东方民间故事集插图本比较研究”、“古代东方史诗与往世书插图本比较研究”和“古代中国日本与东南亚佛经插图本比较研究”三个子课题,分别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穆宏燕教授、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熊燃研究员和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刘晨研究员担任子课题负责人。三位负责人也对三个子课题进行了逐一介绍。穆宏燕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将以民间故事《卡里来与笛木乃》的五个语种(波斯语、阿拉伯语、乌尔都语、察合台语、奥斯曼语)插图本的比较研究为中心,关注相关图像与文本间的“互文”或“错位”,力图揭示文本与图像传播中的多元特征。熊燃研究员的团队以印度两大史诗与往世书在梵语、波斯语、乌尔都语、爪哇语、泰语等语种的插图本为中心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分类与比勘,旨在厘清多个语种插图本的谱系关系。刘晨研究员带领的团队拟对东亚与东南亚地域范围内的佛传及佛本生插图本进行全面搜集与整理,重点关注佛教文本与图像和当地本土思想和图像传统相结合的“在地化”现象,深挖同一主题文本插图的区域共性与地方特性。在此基础上,丁莉教授提出新增一个子课题的设想,以“古代日本、朝鲜的中国故事插图本比较研究”为题,拟对《山海经》《史记》《长恨歌》等中国经典故事在古代日本、朝鲜的插图本进行比较。该子课题主要以东亚的世俗故事为研究对象,可与第三个子课题的佛经故事形成相互补充。最后,丁莉教授对整个项目的研究重点、创新性、进度安排和预期目标等进行了系统的总结。

 


图:丁莉教授、穆宏燕教授、熊燃研究员、刘晨研究员进行开题报告


       接下来,天博官方网站,天博tianbo(中国)长聘副教授苏祺老师分享了“古代东方文学插图资料库”的使用方法,表示希望能与项目组共同搭建和完善资料库,做好基础性的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嘉惠学林。
 


图:苏祺老师分享资料库


       在专家评议阶段,评议专家组的5位专家高度评价了该项目的创新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为进一步优化研究方案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首先,李松教授充分肯定“3+1”的子课题构想,指出各子课题互相补充、较为全面,今后需进一步突出各自的亮点与主线。其次,李松教授建议项目组举办国际研讨会或赴日调研,加强与日本等国际学界的交流。最后,李松教授以Chat GPT为例,极富前瞻性地指出人文研究不能排斥科学技术,并且分享了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V&A)、美国耶鲁大学、意大利的艺术史数据库经验,建议设立专人负责的资料组,与技术后台做好对接,共同打造“古代东方文学插图资料库”。
      郑岩教授指出该项目虽然跨语言、跨文化、跨地域和跨学科,十分复杂,但是规划清晰,可操作性强,反映出研究团队深厚的学术积累。郑岩教授强调项目的研究对象虽然是插图本(illustrated manuscript),但也需要以开放的态度关注其他相关媒材,探讨插图本与变相等不同媒材之间的关系。针对第四个子课题的设想,郑岩教授指出《三国志》相关图像或描绘孔子的“圣迹图”在东亚各国有着丰富的视觉材料,或可供参考。
      吴杰伟教授认为该项目选题适中,意义重大,研究计划具体而详实,预计能够按时完成研究任务。吴杰伟教授还从项目管理的角度分享了相关经验,建议通过列制清单,逐步推进项目,把握研究进展。最后,吴杰伟教授指出需要进一步界定和细化研究对象,梳理各子课题的内在逻辑关系,形成有机的整体,并对最后的结项报告表示期待。
罗鸿教授分享了两段涉及“文图不一致”的研究经历,即西藏考察期间围绕唐卡造像量度为125指或120指的争论,以及文研院驻访期间关于克孜尔石窟中心柱窟的兜率天说法图的主尊是弥勒还是释迦的讲座,强调宗教实践的视觉图像、仪轨与教义经文往往承载了相似、相异或互补的信息,可以彼此印证,而这往往是学术研究的增长点。罗鸿教授认为研究团队成熟,设计科学合理,对该项目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表示肯定,建议课题组引入“对读”的工作机制,做好不同语种、媒介间的比较和分析。
     组长赵宪章教授就研究的论域进行了高屋建瓴的分析。首先,语图关系是核心,研究需要始终围绕这一根本性问题展开。第二,需要关注图像所选取的顷刻在叙事链条中的位置,对插图的数量和侧重点展开分析。第三,需要关注作品的经典化问题。插图是经典化的现象和结果,另一方面又使得作品本身更加经典。第四,“语图漩涡”也值得关注,因为语言与图像互相模仿,在不断的重复中增殖新的含义。第五,注重与母题的关联,尤其是探讨中国故事在日本、朝鲜的图像传播时,也需要与中国的插图进行比较。第六,插图可以从狭义与广义两个方面进行理解。插图狭义上是指叙事作品时间链条中的静态顷刻,广义上则是从叙事作品中投影出来,能够独立叙事的图像,包括变相、年画等。最后,赵宪章教授建议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也关注阿拉伯、日本等地的书法,将其纳入“文学书像论”的范畴。

 


图:李松教授、郑岩教授、吴杰伟教授、罗鸿教授、赵宪章教授进行评议


       丁莉教授代表项目组对专家组的评议进行了回应与致谢,表示今后将根据专家组的宝贵建议进一步完善项目设计,力争高质量地完成拟定任务,推动东方文学研究,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最后,陈明教授代表天博官方网站,天博tianbo(中国)对各位专家的莅临与指导表示感谢,认为文学与图像领域大有可为,期待更多青年学者的加入。傍晚6点左右,会议在一片欢声笑语中顺利闭幕。


 

文:向伟 / 图:刘雪瑽、马宇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