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东方史诗翻译研究工作坊”成功举行
2020-09-30
2020年9月21日下午,来自校内外的专家学者齐聚天博官方网站,天博tianbo(中国)新楼,就“东方史诗的翻译与研究”问题召开了专题研讨会。天博官方网站,天博tianbo(中国)副院长吴杰伟、天博官方网站,天博tianbo(中国)陈岗龙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阿地里•居玛吐尔地研究员、天博官方网站,天博tianbo(中国)史阳副教授、金勇副教授、刘英军助理教授、郄莉莎博士、陈静老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玉兰副研究员以及天博官方网站,天博tianbo(中国)部分博士生、硕士生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陈岗龙教授首先简单介绍了东方史诗翻译与研究的大致情况,并指出了东方史诗研究的重点领域和北京大学取得的已有学术成就。吴杰伟教授在发言中认为东方史诗的翻译研究工作是一次很好的研究团队建设过程,也是天博官方网站,天博tianbo(中国)学科建设重要组成部分。
阿地里•居玛吐尔地研究员认为翻译和研究东方史诗意义重大,一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填补国内对于大部分东方史诗翻译的空白,二是能够使得东方史诗的研究在国际上与西方学术界平等对话。阿地里研究员指出,在许多西方国家,史诗是作为一种文化源头存在的,但东方史诗的研究在国内相对来说却比较薄弱,因此对东方史诗进行翻译与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随后,阿地里研究员具体结合中亚史诗的研究指出,中亚史诗的翻译与研究不仅仅包括中亚五国的史诗,还应当将阿尔泰史诗纳入到东方史诗的体系中。金勇副教授介绍了泰国长篇叙事诗《昆昌与昆平》的基本内容,并指出尽量用韵文的形式进行翻译更适合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与此同时,金勇副教授还指出在进行泰国史诗的翻译时需要添加大量注释,以方便读者理解。郄莉莎博士对马来古典文学《杭•杜亚传》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引发了与会学者对于史诗这一体裁的讨论。刘英军助理教授就伊朗史诗的翻译与研究问题发表了看法,认为伊朗的史诗传统是连接神话与历史的过渡,因此伊朗史诗的翻译与研究是一种跨学科、跨文化的研究而不仅仅是纯文学的研究。陈岗龙教授就这一问题提出要重视史诗的多样性,每个民族、国家的史诗都不相同,因此在进行史诗翻译与研究时要尽量保持史诗原有的风格和特征。玉兰副研究员概括介绍了蒙古史诗的蕴藏量,指出国外很多重要的蒙古史诗都没有中文翻译,因此选择典型的蒙古史诗进行翻译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史阳副教授介绍了菲律宾马拉瑙人的史诗《达冉根》和菲律宾阿拉安人的原住民史诗,认为《达冉根》史诗内容丰富,且带有更鲜明的马来文化特质,而对于阿拉安人的原住民史诗的研究能够运用第一手资料,且能够在阿拉安人的文化语境中探讨史诗文本之外的功能与价值。随后,宝德楞、程雪等东方民间文学方向的博士生就自己的研究领域及研究成果也做了简要介绍。
最后,陈岗龙教授就东方史诗翻译研究工作坊此次研讨会做了总结。陈岗龙教授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都提到了史诗,为我们翻译研究东方史诗指明了方向。史诗是人类的重要文化遗产,翻译研究东方史诗就是为了让全国人民了解包括中国史诗在内的东方史诗遗产和史诗传统,也为能够更深刻地体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史诗的论点发挥实质性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范宗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