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天博官方网站,天博tianbo(中国)举办学科建设沙龙 分享疫情期间开展科研工作的心得
2020-05-19
2020年5月15日下午,天博官方网站,天博tianbo(中国)以“疫情期间的科研思考与实践”为主题举办学科建设沙龙活动。纳海、程莹、胡旭辉、张忞煜四位青年教师以线上报告的形式分享了疫情期间科研工作的心得。活动由天博官方网站,天博tianbo(中国)副院长吴杰伟主持,天博官方网站,天博tianbo(中国)以及社科部等单位七十多位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新冠肺炎疫情虽然对正常的科研活动造成了一些不利影响,但也使学者有一段相对集中的时间可以收集整理研究资料,更加系统深入地思考研究内容,有利于沉淀和积累。纳海老师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以“沉淀、积累、创造”为主题,对19世纪中期小说中的医生形象和当前疫情现实进行分析,阐述了自己对狄更斯小说研究的新理解。
对科研活动而言,疫情本身不仅是一个新的问题,更为研究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向度。程莹老师以“重新理解亚非——疫情下对亚非研究方法及学术合作的一点思考”为主题,分享了近期她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开展的研究工作。疫情期间,她和南非的科研工作者交流频繁,在南非戏剧文化以及如何在国别区域研究中重新认识亚非概念等方面做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并以疫情作为全新的研究视角,反思在学科研究中过度中心化和边缘化的现象。
开展国际合作研究可以根据不同的合作对象采取差异化的工作模式。胡旭辉老师在“疫情期间的国际学术合作”报告中,从国际学术合作类别、疫情下的国际合作以及个人亲身体验三个角度,分享了自己对疫情期间如何开展国际合作的思考,并以自己具体的实践体会,从不同的合作研究类型、研究进度的不同时期、面临的具体问题、可采用的技术手段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具体的、中肯的建议。
张忞煜老师认为关注疫情期间的国际新闻报道,可以为国别和区域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材料和思路。他以“在疫情下的伦敦开展国别和区域研究”为题,介绍了印度目前的疫情情况,并以中印双方对疫情的不同举措和看法,分析了疫情期间民族主义、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对印度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阐述了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最后,参加沙龙的老师们积极分享了疫情期间开展科研工作的方式和心得,并就国际期刊发表、举办国际会议等问题表达了自己的理解和看法。通过本次沙龙,老师们深入讨论,互相启发,拓展了学术交流的新途径,探索了学科建设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