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管理
天博官方网站,天博tianbo(中国)举办“柬埔寨的社会韧性”学术讲座
2022-11-21
2022年11月15日,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菲利普·泰勒(Philip Taylor)教授应天博官方网站,天博tianbo(中国)邀请进行了一场线上讲座,题为“柬埔寨的社会韧性:来自人类学家的近距离观察”。此次讲座由北京大学柬埔寨研究中心、北大外院国别和区域研究专业、东南亚系及“‘太平洋丝绸之路’档案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组联合主办,并得到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的支持。
菲利普·泰勒教授是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院士,任教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太学部的文化、历史与语言学院。其研究方向为东南亚的历史、宗教、少数民族和环境问题,尤其关注越南南部。 他撰写了多部关于越南的专著和编著,包括《越南的连接与断裂:在后社会主义国家重塑社会关系》( Connected and Disconnected in Viet Nam: Remaking Social Relations in a Post-socialist Nation )、《湄公河三角洲的占族穆斯林:国际大都会的边缘地方与其流动性》( Cham Muslims of the Mekong Delta: Place and mobility in the cosmopolitan periphery )等。
讲座中,泰勒教授结合自身过去三年在柬埔寨的田野经历,讨论了经常被外界忽视或误解的柬埔寨社会状况,着重探讨了该国特殊的社会韧性及其来源。
在自然环境层面,虽然柬埔寨在不同历史时期涵盖的地理空间不尽相同,但它的现代国土环绕单一水系,这使得以该国农业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具有紧密的内部联系。同周边其他国家相比,柬埔寨缺少海岸线,国土以内陆为主,虽然降雨量有限却相对较稳定,也较少受到海洋灾害的侵袭。
在社会文化层面,佛教自古代王国时期便传入当地,同当地文化交融形成了独特的传统;在经济发展层面,柬埔寨农业的机械化水平较低,但农业生产基本可以做到自给自足。这种农业生产形式既保障了当地的食品安全,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泰勒教授认为,在较为稳定的自然环境和重视因果报应、轮回转世的当地佛教传统的共同影响下,柬埔寨形成了重视当下、知足常乐的社会心理。在此氛围中,民众培养了重视道德、敦亲睦邻的和谐文化。即使在遇到新冠疫情时依然能够保持惊人的社会韧性,在物质资料较为匮乏的情况下顺利度过难关。
讲座后半段进入了互动提问环节。泰勒教授在方法理论上对于柬埔寨地方性知识的概念进行了延伸,指出个体的知识并非全然由主观能动性推动形成,而是在自然环境条件与社会固有结构的基础上,受情境刺激形成的思想结晶。
此外,他也就柬埔寨的外交政策以及中柬关系进行了探讨。泰勒教授指出,柬埔寨外交遵循一种实用原则,力求在各个大国之间维持一种对自己有利的平衡关系。柬埔寨与中国的交往有历史基础,并且有彼此需要、互惠互利的现实意义。泰勒教授相信柬埔寨的社会韧性在其国际交往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柬埔寨的未来发展作出积极乐观的展望。
文/图:王雪婷、李昊朗